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2016.04.23【台灣蛙的生態觀察】

主講人:陳王時 老師

今天是由很風趣的陳王時老師來講「帶了一位很特別的助教,名字是「小花」,其實是「老花」,因為牠是一隻年紀已很大的花狹口蛙(亞洲錦蛙)屬於外來種,老師讓我們和牠近距離接觸,大家都很好奇的上前圍,老師說牠很久沒出門,大概是緊張又興,不時跳來蹦去,好幾次從老師的手上、身上跳落地面都沒事,因為牠的骨頭是軟的,不像人類的骨頭是實心的,不得。花狹口蛙的性別可從喉的顏色分辨黑色的是公的沒有黑色的是母的。牠的背部花紋像一個字,是狹口蛙科的異類,遇到大水會爬樹,冬天很冷會躲在竹葉堆裡。老師教我們抓青蛙的技巧是將頭部蓋住,因為蛙只會往前跳,記得抓青蛙的時候,手最好是溼潤的,比較不會傷到牠們的皮膚。花狹口蛙會分泌液,像樹脂(白膠),只要不要接觸到口鼻黏膜,摸完後確實洗手,就不會中

說到青蛙的構造,牠的前腿比較短小,後腿比較粗壯,適合跳躍;腳有4趾,後腳5趾,而且後腳通常有蹼,方便游泳。牠們有兩層眼,裡面那層是透明的,當牠往水裡跳時透明眼瞼會順勢由下往上蓋起來,可以看清楚水中的狀況,鳥類也有這層薄膜,但是由前往後蓋住眼睛,當牠們飛行時,可以防止灰塵進入也能保持溼潤和乾淨。而上眼瞼的作用是幫助牠們吞食。青蛙的耳朵不像人類一樣露在外面,而是長在眼睛的後面,稱為鼓膜,能清楚聽到聲音,尤其是同類的鳴叫聲。青蛙的擇偶條件是靠聲音,公蛙的聲音愈大表示身體健,愈能吸引母蛙。

蛙類在牠們還是蝌蚪時,是用鰓呼吸,出水口在左前腳,長大後則是用肺呼吸,但因為肺發育不完全,所以要用濕潤的皮膚幫助呼吸也有例外不需要濕潤的皮膚幫助呼吸的蛙例如蟾蜍,為了適應乾燥的環境,他們皮膚演化成粗糙,避免水分散失;為了不被天敵,他們發展出毒液線,既然有毒性,那就不用跳那麼快,所以漸漸的牠們就不會跳很快、很遠,蟾除的毒液可以提煉成「蟾酥,是中藥材的一種。

蛙類的眼睛是弱視,看不清楚物體的細節,只能看到輪廓,不過他們能分辨顏色,對會動的物體很敏感。若是體型較小的昆蟲,牠會用舌頭去將獵物黏回來,若遇到體型較大的,舌頭黏住拖不回來牠會直接跳前去將對方吃掉。

台灣的蟾蜍有二種:
盤古蟾蜍:山地的原住民,體型較大,繁殖期在9月到隔年2 (秋冬),可在山區的流旁發現牠們,是特有種,特徵是耳後腺下方有一條線。
黑眶蟾蜍:平地的原住民,體型較小,繁殖期是2~9 (春夏),會在池塘或稻田出現,牠的鳴叫聲像一種童玩「竹蟬」所發出的聲音。

公蛙體型較小,母蛙體型較大,分辨的方式牠們的頭部,頭寬大於頭長是母的,頭寛等於頭長是公的。青蛙沒有子宮所以不會懷,採體外受精在青蛙的世界裡,牠們有很多生存策略,會同類、骨肉相殘大的吃小的哥哥姐姐吃弟弟妹妹如果看到有青蛙的嘴上長了二條蛙腿不要懷,就是這麼一回事為了繁下一代,增加存活率,母蛙會產很多的卵,例如牛蛙一次可產下1萬至3萬顆卵是以量取勝的百子策略。為的躲天敵牠們採取的敵方式也不同,最直接的是直接跳開逃走有的有毒液、有的用保護色,或鼓大鳴囊,甚至用排尿的方式走敵人


陳老師上課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唱作俱佳,下笑聲不斷不僅帶給我們豐富的蛙類知識,還特地準備了自己拍的野鳥照片所製成的桌曆作為有獎爭答的獎品,很幸運的我也得到一本,真的好開心,期待還有機會再上老師的課。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2016.04.16【金面山生態環境】


主講人:林玉琴 老師

這禮拜到金面山進行生態觀察,真高興沒有下雨,我們這一組由林玉琴老師帶隊、導覽,途中我發現了一隻盤古蟾蜍的幼蛙,還看到了好多動物和植物,像是茶色鬼蛛、琉璃鳳蝶、綠蠅虎、大冠鷲、江某、雙面刺、白袍子、木耳、野牡丹、桔梗蘭等,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隻已經沒有救的蛾幼蟲,牠整個肚子都是白色的寄生蜂幼蟲,真的好可憐!看那隻毛毛蟲時,一隻超大的盤古蟾蜍,就在我們身旁,我們竟然一點也沒察覺,牠可真是個厲害的偽裝大師。

距離休息站-論劍亭之前,有兩段懸崖峭壁的難關,必須抓著旁邊的繩子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爬到一半時,不小心腳滑了一下,還好有緊抓著繩子,不然就掉下去了,真的很驚險!在爬的過程中我有回頭放眼望去整個內湖都灰灰髒髒的,空氣品質不怎麼好,隱隱約約還可以看到松山機場和許多高樓大廈,這時,一隻琉璃鳳蝶從身旁飛過,輕盈的往山上飛我們達休息站時,那隻蝴蝶也正在那翩翩飛舞,好像歡迎我們一樣。

金面山是由砂岩組成,砂岩中含有石英結晶(玻璃的原料)所以會反光,當太陽西下時,陽光照到岩壁上,山上會呈現一片金黃色,所以叫做金面山,我們爬的大峭壁正是發出金色光芒的地方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叫剪刀石山,因為山上有交錯複雜的岩石,在遠處看就像一把剪刀,所以才會有剪刀石山這個名,但在那裡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掉到山下去,所以要非常小心。

通過剪刀石後,我們就開始下山,感覺體力有點不濟,但老師仍然精力充的繼續介紹沿途的植物和昆蟲,其中有一種毛毛的植物­­­­野牡丹,只要把莖上的皮剝掉就能吃,我嘗了一口,覺得味道還不錯,快到山腳下時,我們發現了一叢桔梗蘭,是早期獵人用來打獵時的溝通用具,因為是屬於自然的聲音,所以獵物不會察覺有甚麼不對勁,如果獵人開口講話,那些獵物就會被嚇跑,於是大家學著邊吹邊走下山。

今天除了很感謝老師的指導之外,也很開心和同學一起參加這次的生態觀察活動,而且我還結碧湖國小的李同學,他很會抓蟲,就算是小2mm昆蟲也抓到,非常厲害,真的很佩服


2016.04.09【臺灣的野鳥世界】

主講人:林金雄 老師

今天的課程是我最喜歡的鳥類,由林金雄老師上課,他已經75歲了,滿頭的白髮,和我阿公一樣,感到很親切,特別的是他用幻燈片介紹鳥類,覺得很新奇。

以前很多人認為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其實不是,要成為一隻鳥,胸部必須是平的,而始祖鳥的胸部鼓鼓的,頭部構造像蜥蝪或爬蟲類,有牙齒,翅膀上有爪子,要爬到樹上,用滑翔而不是用飛。而恐龍是由爬蟲類演化過來,所以始祖鳥算是恐龍。

目前全世界的鳥類約有9800多種,在中南美洲有一種鳥和始祖鳥長得很像,叫麝鴙,翅膀上也有長爪子。鳥的基本條件是有羽毛、卵生。鳥的身高,應該是說身長,從嘴尖開始量,接著頭、頸、背一直量到尾巴。

世界最大的鳥是鴕鳥,牠的蛋也是鳥類中最大的,一顆鴕鳥蛋大概有24顆雞蛋那麼大,蛋殼很厚,而最小的鳥蛋是蜂鳥的蛋,像黃豆那樣小。鴕鳥的羽毛已經退化,不會飛,但跑很快,時速可達70~90公里,不過只能做短時間快跑,不能長時間連續跑,因為心臟會受不了,所以不能參加馬拉松。牠的眼睛像高爾夫球那麼大,而且還有很長的睫毛,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牠們孵卵時會把頭盡量貼近地面。

不會飛的鳥有鴕鳥、食火雞、美洲鴕鳥、鴯鶓、奇異鳥。
瑞典的生物學家-林奈,將植物、動物、鳥類、昆蟲進行分類,非常厲害。
世界鳥類目前分為23目,分布在七個區塊:古北區、新北區、東洋區、非洲沙漠區、南美熱帶雨森區、大洋區、極地區。

台灣的鳥類約有626種,其中台灣藍鵲是台北市鳥,也是我最喜歡的鳥。
公的麻雀臉和頸部有黑色的斑,母的斑比較淡。
小白鷺是黑嘴黃腳,有飾羽,體型也比較小,如果是黃嘴黑腳,那可能是中白鷺或大白鷺。
夜鶯先吃魚頭,再整隻吃掉,因為魚鱗和鰭的方向是從頭往尾長的,如果從魚尾開始吃,牠的喉嚨就會被刺到而受傷。
黑冠麻鷺吃蚯蚓,下雨後,地底下的蚯蚓會爬出來,黑冠麻鷺就會跑去吃,所以常常會出現互相拉扯的現象,蚯蚓要回洞裡,黑冠麻鷺把牠抓出來就像在拔河。
烏秋就是大卷尾,牠的個性兇猛。
大冠鷲又稱蛇鵰,因為它主要吃的食物是蛇,牠的視力非常好,在高空中可以看到地面的蛇,當發現蛇時,會用叫聲把蛇嚇住,再飛下去把蛇抓起來,非常厲害。
蜂鷹吃蜂蛹、幼蟲和成蟲,像黃蜂、虎頭蜂,但牠並不吃蜂蜜,屬於保育類動物。
白腹秧雞會照顧弟弟妹妹,手足情深。
紅冠水雞最多生4隻,當遇到危險時,水雞爸媽就會用單翅和雙腳各挾住1隻小雞趕快逃跑。
愛學人講話的八哥,會招呼客人進店裡吃愛玉冰,最好笑的是還會跟客人聊天。
珠頸鳩有像公雞啼叫聲(咕、咕、咕),背後有一圈像珍珠項鍊的花紋,所以叫做珠頸斑鳩。
金背鳩稱為斑鳩,背上羽毛為淡褐色而羽毛邊緣帶有棕色。
喜鵲是很受歡迎的鳥,因為聽說聽見牠的叫聲就會有好事會發生。
台灣藍鵲也會照顧弟妹,有黑頭和紅嘴紅腳。

【留鳥】一年四季都留在台灣,台灣有27種特有種,記得的有:黑長尾雉、藍腹鷴、畫眉、紫嘯鶇、烏頭翁、台灣藍鵲、阿里山麻雀、黃山雀、火冠戴菊、台灣褐樹鶯、五色鳥、小彎嘴、大彎嘴、竹鳥、白喉笑鶇、酒紅朱雀、繡眼畫眉、台灣竹雞、赤腹山雀...還有外號「小滷蛋」的鷦眉,長得超可愛。

【候鳥】隨著季節變化,由其他地方飛來台灣的鳥,有分夏候鳥和冬候鳥。夏候鳥每年3~8月,來自東南亞和中南半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杜鵑,牠將自己的蛋生在別的鳥巢中,如果生三顆,牠會分別生在不同的鳥巢中,並將巢中原有的蛋推出一顆,然後由別的鳥幫牠孵蛋,也讓我想起電影「三個傻瓜」裡的院長在開學時對新生說人生大道裡的教具。
秋冬候鳥:每年9來,隔年34月離開,來自西伯利亞、韓國、日本、蒙古草原。有:魚鷹、雁鴨、鴛鴦、高蹺鴴、彩鷸(鳥爸爸是模範父親)、黑面琵鷺。

【過境鳥】只有停留35天,不超過10天,牠們只是停下來覓食休息,如灰面鵟鷹和十月份出現的紅尾伯勞鳥(會吃害蟲)

【迷鳥】因為天候因素,像夏天颱風被吹到台灣的鳥,像是丹頂鶴。


【籠中逸鳥】有些是被放生的鳥,有些是從籠裡飛出來的外來種,牠們對本地的生態會造成影響,像會吃硫磺清腸胃葵花鳳頭鸚鵡,還有長得很可怕,綠色羽毛紅眼睛的菲律賓椋鳥。

2016.03.26【生態攝影之研創心法】

主講人:邱鴻麟 老師

以前,照相機是一個奢侈的物品,一台相機就等於以前一棟房子的價錢,而且畫質、方便性都比現在的相機差,以前的照相機不用記憶卡,而是用101底片,所以操作不方便,邱老是在國小時拿到第一台傻瓜相機,但在那個時代,相機是很珍貴的物品。

庫氏山珊瑚是一種植物,沒有長葉子,只有長黃花,花的表面長滿細毛感覺肥肥的,就像一顆枇杷,一年中有365天,但是它的的花只有開「七天」,所以非常罕見,你可以在碧綠神木、東山眼、溪頭看到它,如果你可以看到那個花開,真的是非常幸運。

邱老在當兵時,他的長官叫他們去森林採果實、野菜,這時一陣風吹來,邱老的眼鏡不見了!麼會這樣呢?難到那陣風有魔力,把邱老的眼鏡偷走了?結果在遠方就看到了一個稀奇的植物偷了邱老的眼鏡,之後邱老去問了林玉琴老師,她就說那種植物叫做印度鞭藤,生長在熱帶的海邊,它的葉子長得很像竹子的葉子,在它的最前端就像蕨類一樣翹起來,他就用那部份把眼鏡偷走了,非常有趣。

當你拿著照相機要拍照時,要先想好要拍甚麼、主角是誰、要怎麼拍和要如何儲存及利用;拍的物體分成兩種,生物的野生攝影像:蟲、魚、受、花…、非生物的地景攝影像:氣、光、時、星、水…;拍照,就要拍出有生態意涵的影像紀錄,拍生物演化的美感,像鳥從蛋裡出來,漸漸的長大,變成成鳥飛走,或連續體的觀察,像拍下星星一整夜運轉的樣子,和生物的互動、環境和生物的互相影響和生態之美。

攝影時有八個步驟:快、握、穩、瞄、準、換、高、趣
快:主體或主題:特殊保育類動物、當季物種、棲地物種
  突發狀況:拿相機要快、對焦的速度要快
握:拿相機的動作要正確
  記帶一定要在手腕上
穩:全身保持穩定狀態
  不做危險姿勢,或讓相機重心不穩
  穩定重心
瞄:找出野外對焦的方法
  要練兩段式快門法
準:快門時機準
  測光、色溫、色彩、閃光準
換:換視角、拍攝模式、地點、直橫、ISO
高:畫質、質感、細部、細節發現要高
趣:要有故事性、人的紀錄、生態性

2016.03.19【探究蝴蝶生態奧妙】

主講人:陳燦榮 老師

蝴蝶是一種常見的生物,全世界大約有2萬種,現在共分成五種:鳳蝶、粉蝶、蛺蝶、弄蝶和小灰蝶,但是以前還有分成更多種,但是因為有一些種類很相近,所以把牠們合併了,蝴蝶的分類位階為: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外骨骼)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鳳蝶、粉蝶、蛺蝶、弄蝶和小灰蝶。只有蛺蝶是「吊蛹」,其餘都是「帶蛹」。

台灣的蝴蝶沒有毒,無尾柑橘鳳蝶是都市中常見的蝶類,因為沒有尾突所以又稱為無尾鳳蝶,牠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如果在陽台或庭院擺放一些金桔盆栽或柑橘類植物,就可以吸引牠們前來產卵。

蝴蝶的身上有漂亮的花紋,是因為鱗片的顏色所造成的,鱗片就像一把把孔明扇鑲在蝴蝶的翅膀裡,因為鑲在翅膀的那部分是細細的柄,飛行途中或碰撞都很容易掉落,所以剛羽化的蝴蝶顏色是最鮮艷的,如果翅膀變透明,就有可能是鱗片掉光了。蝴蝶的前面二隻翅膀主要是用來抬升,後面二隻翅膀是用來控制方向,如果前面二隻翅膀破損嚴重的話,就無法飛行,只能在地上爬行,這樣牠的危險會多很多,性命難保。
蝴蝶的翅膀可以防水,牠們也會做日光浴,天氣好的時候,牠們就會飛出來,如果天氣冷,溫度底,牠們就不太愛動,這點跟我很像。

課堂中老師在講躲避天敵的方式時,除了擬態之外,還有提到蜘蛛的獵食方式,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蝙蝠,蝙蝠會發出超音波來偵測獵物,利用音波回聲來判斷前方是什麼,當音波是一大片彈回來時,就知道那可能是一面牆或障礙物,然後趕快轉彎;如果是一小部分傳回來,牠可以依傳回的形狀去判斷是不是昆蟲,然後發出超音波去追蹤,並修正方向,當越來越接近時,頻率也會隨之升高,如果追的是一隻蛾,當快靠近時,蛾在某個頻率時會聽到「ㄍㄧ」的聲音,牠會將翅膀瞬間收起來,直接往下墜落,改變飛行的軌跡試著逃過蝙蝠的追捕,這種生存之道真的很奇妙。

經過調查,在夜晚被蜘蛛網抓住的蝴蝶比早上來的多,很多人認為是視線不良所造成的,但其實蝴蝶在晚上可以看到蜘蛛網,牠會在蜘蛛網前停頓猶豫一下,因為蜘蛛網在晚上會散發紫外線,在那些小蟲的眼裡,或許像一幅畫,反而更吸引牠撞上去,但像蝴蝶一樣有鱗粉的昆蟲,只要用力掙扎,有可能把鱗粉留在網上而逃掉。

蝴蝶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在郊外有可能見到一群蝴蝶聚在溪邊溼地上喝水,牠們通常是雄蝶,因為要吸取鹽分(),鹽分可以提升雌蝶生育率和產卵量,當蝴蝶在交配時,雄蝶會先把儲存在體內的鈉傳給雌蝶,當作聘禮,但因為在低處喝水時,天敵很多,所以這種危險工作是雄蝶在做,而群聚在一起的好處是比較安全,為了要繁衍下一代,真的很辛苦,但看到牠們水喝太多滴尿的樣子,還挺有趣的。

如何分辨蝴蝶或是蛾?最簡單的方式可看牠們的觸角,如果是尾端膨大,像高爾夫球桿(火柴棒)或是鉤狀,那就是蝴蝶;如果是一根直線、櫛齒狀(古時候的梳子)或羽毛狀,那就是蛾了,但這種依觸角特徵的分辨只適用在台灣所產的蝴蝶和蛾。

蝴蝶的口器很特別,牠們沒有大顎,是由二根小顎鬚演化延長成半圓型空心的吸管來吸取花蜜,有些蝴蝶和蛾的口器很長,要吸花蜜時,就會將頭仰起來吸,或是花朵沒辦法承受牠們的重量,就會在停滯在空中飛,但這個動作很耗費體力,就像直昇機停滯在空中比在飛行時所耗費油料來得高,所以牠們吸蜜時會不時來回飛動和休息。


這堂課很精彩,謝謝老師引領我進入蝴蝶的生態,讓我大開眼界。

2016.03.12【昆蟲的祕密花園】

主講人:施宏明 老師

昆蟲是世界上最多動物,像是我們常見的蝴蝶、蜜蜂、螞蟻,他們都是昆蟲,昆蟲的特徵就是身體分成頭、胸、腹三節,而且牠們是六隻腳,蜘蛛也是昆蟲嗎?不是,因為牠的身體只有兩節,而且是八隻腳,像是蜈蚣、馬路,牠們的身體有很多節,腳也非常的多,所以是節肢動物。

蝴蝶在台灣是常見的昆蟲,牠們一共有五科,有:弄蝶、鳳蝶、蛺蝶、粉蝶、灰蝶,我覺得蝴蝶最好玩的是牠的口器,蝴蝶的口器是虹吸式的,不用插進水果中就可以吸到汁,非常神奇。

竹節蟲牠從小到大沒有經過「蛹」這個階段,所以竹節蟲是不完全變態,像蝴蝶和蛾,都有經過蛹的階段,所以牠們是完全變態,甚麼是不完全變態?就是卵→若蟲→成蟲,通常牠們從小到大都是長那樣,但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經過蛹後變成了不一樣的樣貌,像蝴蝶小時候是噁心的毛毛蟲,但經過蛹期以後,就變成了漂亮的蝴蝶,真是差太多了。


在這堂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蟲是-長尾水青蛾,牠的樣子就像一架酷炫的飛機,我喜歡牠翅膀上的水藍色,還有牠的翅膀的形狀和線條,但就因為牠那漂亮的顏色,常常被天敵發現,所以是數量越來越少,在加上人類的開發,牠們的棲息地已越來越少,我們應該保護牠們,不要再破壞地球了,不然,到時候就被自然反撲,就來不及了。

2016.03.05【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

主講人:林玉琴 老師

.海濱環境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所以海風和季風十分強勁,生長在濱海植物要面對海風的吹襲、土地貧瘠、烈日當頭等種種的情況,所以這些植物必須用不同的方式生長,例如:麝香百合的花,比一般在陸地上的花來的更大,吸引小蟲來幫忙傳授花粉,或是用低矮群生的方式來減少被海風吹襲的面積,還有石板菜用肥厚的葉子、根、莖來儲存許多的水,因為這樣,這些植物才能生活在這嚴苛的環境。今年過年時,我和家人到鹿港參觀玻璃博物館及玻璃媽祖廟,因為很靠近海邊,沿途路樹很多只有背風的那一側有葉子,上了課才知道這個就是所謂的「風剪樹」。

.溼地環境
因為人口增加,所以在平原上漸漸的形成都市,為了種植作物、蔬果,所以建造了渠道,但是不久後,上面就出現了一些浮萍、大萍,一開始只有一些,但經過一段時間,整個水面都被浮萍蓋住了,讓下面的水草無法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沒了氧氣,在水下面的魚也漸漸死亡,浮萍真是一種可怕的植物。

浮萍因為根沒有固定在土中所以可以隨著風散撥到任何地方,加上它的葉片中間有氣室,所以可以漂浮在水上,但像睡蓮、台灣萍蓬草等植物,葉子由葉柄保持漂浮在水面上,但根部在土裡,所以不會漂走,除了浮萍是浮水性、睡蓮是浮葉性,還有:
1. 沉水性植物:有水蘊草、金魚藻、馬藻,特徵是整個植物沉在水裡,
但它們的根是固定在土中。
2. 挺水性植物:有荷花、水稻、茭白筍,特徵是莖、葉挺出水面。
茭白筍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菰」,又稱「美人腿」,我們是吃它的莖,
以前看到茭白筍裡有一點一點黑黑的,以為那是泥土,不敢吃,聽過林老師的講解後才知道那是一種真菌,叫做菰黑粉菌,因為它會刺激茭白筍的莖,讓它膨大,而菰黑粉菌是可以吃的,只是口感不太好。
3. 浮葉性植物:睡蓮、台灣萍蓬草,特徵是葉柄保持漂浮在水面上,但根部在土裡。
4. 浮水性植物:水萍、大萍、布袋蓮等植物特徵是根沒有固定在土中。

.低海拔生態
我們台灣低海拔的生態資源豐富,具有非常多生物,例如:
1.小黃斑弄蝶:屬於弄蝶科,是台灣的弄蝶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弄蝶。
2.紅娘華:棲息於低海拔或平地的水田、池塘、淨水域、等等水生生物棲息地,但因水生環境汙染而數量減少。
3.鼎脈蜻蜓:蜻蜓的一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地區之池塘、水田、山溝、沼澤 、小溪等水域,為數量最多的蜻蜓種類,世界上一共有738種蜻蜓,非常的多,牠們在產卵時,會用蜻蜓點水的方式,牠們在休息時,翅膀不能合起來,這樣久可以分辨出豆娘和蜻蜓了。
4.粗鉤春蜓:蜻蜓的一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池塘、湖泊、沼澤等水域,棲息量很多。
5.白鷺鷥:分成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多活動於湖沼岸邊、水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
6.豆娘:它們棲息在河流、淡水及運河,尾部有一根長長的呼吸管,而豆娘不會點水,但牠們休息時,翅膀可以合起來。
7.白痣珈蟌: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的淺溪或靜水湖泊,喜歡停棲葉端或在近水面上飛行,雄蟲色澤鮮艷,體態優美,常出現在溪流旁邊的樹林,喜歡陽光。
8.紫嘯鶇:身上是紫藍色的,繁殖於中、低海拔山區,大抵棲息於溪流附近,喜歡吃小魚蝦。
9.翠鳥(魚狗):牠們通常住在有小魚小蝦的小河邊,牠們都不會自私,不吃比自己大的魚,在加上牠們的羽毛非常漂亮,讓我非常喜歡。

在這堂課中,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認識了我以前不知道、也叫不出名字的動、植物,還有了解牠們一些特殊的習性,真的是很豐富的一堂課,謝謝老師。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